作者‬:玄空飞‬

在关中地区有这么一句俗语广为流传,那就是“蒲城的蒸馍拿秤称”。当我们在西安或关中其他地方谈到自己是蒲城人时,人们第一反应都会说到这句话,一方面是说我们蒲城的蒸馍做的好,在关中比较出名,另外一方面是说我们的方言比较有特色。所以也有些人想判断你是否是正宗的蒲城人,就会让你念这句话,正宗的蒲城人最后三个字会念成“拿keng keng”,当你读完,人家没笑你都笑了。所以也成为了我们蒲城人在外与其他关中其他地区人交流的一大乐趣,也成了我们蒲城人的一个标记。记得许石林先生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在关中其他地方吃饭,主人家边把馍朝出端,边说,我们的馍没有你们蒲城的好,莫嫌。一方面是主人自谦,另外一方面也说明我们蒲城的蒸馍的出名。

憨妻悍夫 老郭家的饼饼 小说_石头饼_井饼饼饼微博

万斛山塔

记得小的时候,就听老人传说,蒲城的城池是个卧牛形石头饼,而我们村正北的富平境内的万斛山塔就是蒲城的拴牛橛。而城内的两座宝塔就是两个牛顶角,另外城内还有两口古井就是牛的两只眼睛(也有人说城内两个涝池是),而这两口古井打得水蒸的椽头蒸馍走百里路馍不起皮,不裂纹,耐放,耐嚼,有味,是当年馈赠亲朋及远道访友的佳品,直到现在成为了蒲城的一张名片,随着网络走向了四面八方。蒲城的馍除了广为人知的椽头蒸馍外,还有面油包子石子馍、干渣馍,饦饦馍,棒棒馍,花卷馍,锅盔馍,蛋蛋馍,花馍等等,都是我们日常和礼节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包子

面油包子说是包子,实质上也是馍,是民俗学家眼中的礼馍,一般来说都是女家给娘家送,里面会包上一小勺用热油或者冷油拌的面油,也有的人喜欢包两勺白糖或者黑糖。现在生活节奏快,人们在拜年和送馍等重大活动中,也很少有人出门拿馍,礼节是越来越重了,不过感觉人情没有以前那么浓厚了。

石子馍分为湿和干两种,都是用烧热的石头来烙,记得小时候曾经去干涸的河床捡过石头,用水洗干净晾干以后就可以反复使用了。一般家里都会用锅底破损的锅把石子烧热,然后再来烙石子馍。正常熟的石子饼嚼着有韧劲,面粉中的小茴香,花椒叶,盐等佐料的味道越嚼越香,至今都让人回味无穷。出远门,外出上学,也是行囊中不可缺少可干粮。

石头饼_憨妻悍夫 老郭家的饼饼 小说_井饼饼饼微博

干渣馍

干渣馍是石子馍的一种,就是石子馍做的比较薄,烤的比较干和脆,吃起来要掉渣,所以称之为干渣馍石头饼,也是现在蒲城大街小巷比较常见的特色食品。因为耐放,口感酥脆,也是网络销售比较火爆的一种蒲城特产。每年我也都会买上几箱,放在住处当零食吃。以前坐火车的时候也都带上一袋,这就是一路上的伙食。记得小的时候,干渣馍也不是经常吃的,谁家女儿坐月子,娘家都会提前在家请人做好干渣石子馍,孩子过三天还是什么时候送过去。这时候一般家里也会多做几个,留给孩子们解解馋。孩子们跟着大人去探访坐月子的妇女,都以能吃到一个干渣馍为荣。

憨妻悍夫 老郭家的饼饼 小说_井饼饼饼微博_石头饼

肉夹馍

饦饦馍俗称烧饼,也叫烙烙馍,是蒲城当地比较常见的一种吃食,也是我们当地肉夹馍的用的馍的主流,正宗的肉夹馍用的馍不是现在满大街的批量生产的白吉饼或者电烤饼,而是一个个烤出来焦黄里嫩的圆形烧饼,即使不夹肉吃起来也是越嚼越有味,少许的椒盐以及茴香都特别的有味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单独一个烧饼小贩都不怎么愿意卖你,因为你不夹肉。记得以前大人们出远门,家里都提前烙好饼,准备好干粮,这样出去就可以吃好多天,除了必要的路费等开支外,吃饭基本花不了什么钱。后来经济好转,村里也经常有在家专门加工烧饼的,比起街上售卖的,个大,油多,调料足,都是一个个的独家定制。

棒棒馍,蒲城当地俗称骨嚼馍,正宗的骨嚼馍一般都是家里特地给老人小孩烧制的,蒸馍的时候留一点面,加了小茴香,花椒叶,盐等调料揉匀,讲究的还会放几个鸡蛋进去,切成条状,然后在灶膛里面利用蒸馍时候的余火烧熟烤黄。以前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零食,老人们都会把提前烧好的骨嚼带去看外孙,大人哄孩子的时候,也是经常会给个骨嚼馍。发展到现在,通过烤箱规模化生产,骨嚼馍成为蒲城特产棒棒馍,也随着网路也走进了千家万户,也成为多少异乡的蒲城娃的一个解馋利器。

花卷馍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馍,主要有辣椒卷,芝麻卷,油卷等,当年我们上学背馍的时候,大人们为了改善我们的伙食,就在馍的品种上下功夫,除了普通的蒸馍外,就是蒸各种的花卷让我们带到学校吃。现在的孩子应该都没有机会体会到这些,现在为了运输保存方便,都是规模化生产,通过烤箱烤制,每个做出来都是焦黄香脆,又耐放,又方便运输,也成为我们当地的特色食品之一。

锅盔馍在关中各地都有,但是样式有非常大的差别,四川贵州也有,不过那个锅盔就是另外一回事,只有烧饼大小,比较薄,就是我们俗称的“两张皮”,中间可以夹咸菜肉丝等。而我们“陕西一大怪,锅盔赛锅盖”,我们蒲城的锅盔应该是其中的有力代表,比乾县,岐山等地的锅盔都要大,都要厚,大小就和锅盖就差不多了,厚度也有一乍厚,制作工艺也是比较讲究,两面烙黄,然后上锅蒸,比较讲究的还会给锅盔包个皮。一般来说生了孩子,娘家会送几个大锅盔去,通过散锅盔给亲戚朋友报喜,也是我们当地一个比较古老的习俗。

井饼饼饼微博_石头饼_憨妻悍夫 老郭家的饼饼 小说

蛋蛋馍

蛋蛋馍在我们当地民间也是享有盛誉,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吃的一种特色吃食。我们当地俗称炒豆豆,咬虫虫,是每年二月二的传统民俗。以前每年的二月二的时候,家里人也是偶尔才会给孩子们做,做法也比较特别,面粉要做成小丁状,放在烧热的黄土中炒制。俗话说土中生,土中长,这样做出的吃食才更有黄土气息,也更有特色。好像山西,河南和我们陕西交界的几个地方也都有用土炒制蛋蛋馍的习俗。不过家庭制作因为工序繁杂,耗费人力,灰尘又很大,不好打扫卫生,记得我小的时候家里也总共没有做过几回。后来随着花炮等经济产业兴隆,就更没有时间做了。后来随着经济发展,蛋蛋馍馍也规模化生产了,每年都看到街上有小贩售卖,不过比起家里自己做的,味道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憨妻悍夫 老郭家的饼饼 小说_石头饼_井饼饼饼微博

乞巧

花馍以前的时候在每年的七月七乞巧的日子才会烙制,记得老人说给男孩就会烙耕牛,烙耩子等农具,给女孩子就会烙笸篮,烙剪子等工具,让孩子们吃了能够心灵手巧,能够更加健康壮实,不过现在基本已经看不到了。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一些地方又开始恢复了七月七乞巧拜巧姑娘的风俗,这些遗失很久的传统民俗又开始回归。

蒲城的馍除了与我们每日的生活密不可分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民俗语言,比如馍笼子,馍狼,喋馍的手等,虽然这三个比喻是一个意思,一般说读书太笨,读不进去,家里人材会这么说,也算是我们当地的一个特色语言。还有一些方言俚语,比如说某人圆滑世故,就说这个人是个骨嚼馍,过来过去啃都是圆的,还有就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更是广为流传。另外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如煎水泡馍、干面辣子蘸馍、青辣子就馍、生油夹馍等比较有蒲城特色的吃法,也是印在我们蒲城人骨子里的记忆。除了蒲城的蒸馍声名在外,这些特色的馍和吃馍形成的文化也成为了我们蒲城一道靓丽名片,也是我们蒲城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说明:

1、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2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jiumai99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